top of page

Booming Microbes
2021
微生物樣本、顯微鏡、錄像
視場地而定
「資訊聲音化」是將資訊以聲音再現的動作。技術上,主要是將資訊與聲音參數做配對,藉以製造聲響。一般來說,需要符合「再現性(Reproducibility)」和「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兩種特性。在此前提下,系統需要將資訊轉換為數字、數字再轉換為聲音;如何去設計對應(mapping)的機制就成為主要議題。資訊聲音化有許多優點,像是能處理時間性的數據,例如海洋科學及天文學等;以悅耳的聲音再現抽象數據,能更有效地與大眾溝通,使複雜的資訊被聽覺即時感知。實驗結果也證實,就連未受過正式音樂訓練的聽眾,也能有效分辨數據間的差異。
我們分別於台灣陽明山與美國約書亞樹國家公園採集了自然素材,並利用高倍數顯微鏡觀察微生物的動態並進行錄影。我們所觀察與錄製的微生物種類約有50種可辨認的類別,計畫成員之一紀柏豪利用自行開發的Max軟體與Java Script語法去進行影像分析與聲音參數對應,開發了專門的資料聲音化軟體來分析顯微鏡下的微生物實拍影片,設計了數種不同的聲音化規則(如對應到原音樂器與抽象聲響等),這些資料聲音化程式將會實際應用於計畫成果影片的微生物影像環節,意即這些片段的聲音將是自動生成,而非人為手動去製作與對應的,因而更能彰顯這些非人存在實體的能動性。
bottom of page